Information for Future StudentsClick here for guidance

中醫歷史

  • 何謂中醫

傳統中醫藥具有悠久而豐富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及不斷實踐形成的醫學之一。它歷經2000多年的臨床觀察而演變,體現了中國文化傳統及長壽和健康的價值觀。

關於中醫藥的最早的文字記載是《黃帝內經》。此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醫學著作,成書于公元前800和公元前200年間。黃帝內經深入總結和系統化了醫學治療和理論,包含了生理學、病理學、預防、診斷、治療、針灸、經絡學等,奠定了中醫學理論的主要基礎。

中醫學最具體的一些發現是發生在周朝(前1046—前256年)。當時奠定了了陰陽的理論基礎、五行學說、外在環境致病因素以及對針灸和經絡的基本理論的進一步了解。

張仲景(公元150-219年)

中國最著名的醫師,居于東漢時期,以他顯著的醫術和對中醫學的重大貢獻而聞名。他著有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迄今為止張仲景的理論和處方仍然具有極高的醫學價值並且仍是中醫學,包括艾灸、針灸和中藥,的標準參考著作。

華佗(公元145—208年)

東漢時期的另外一名著名的中醫師為華佗。華佗發明了手術使用的麻醉劑(麻沸散)并進一步發展了中國的解剖學。他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麻醉藥的人,超前了西方約1600-1700年。

朝元方(公元581—618年)

隋朝時期(公元581—618年),朝元方等人共同編寫了《諸病源候總論》。這本書包含了50卷,分為67大類,羅列了1,700種病症,闡述了病理、各種疾病的症狀、外科、婦科和兒科,對後期中醫藥的發展有很顯著的影響。

王濤(公元752年)

另一位有名的中醫學者王濤,著有《外臺秘要》。這本書包含了40卷,1,104類,探討了6,000餘種草藥處方。

孫思邈(公元581—682年)

唐朝最著名的醫師,將其一生都奉獻給了中醫學。他在20歲的時候就熟練掌握了中醫經典,并成為著名的醫師,被冠以“藥王”的稱號。中國的第一所醫學院就是在唐朝(公元618—907年)建立的。元朝(1271—1368)時期,中國是在成吉思汗遼闊的蒙古帝國的統治下。在這個時期,中醫學發展得越來越專業化,對針灸的理解也更加細化。

李時珍(1518—1593)

最偉大的醫師和藥師之一,貢獻了四十年的工作,著成史詩級著作《本草綱目》。這本書詳細介紹了1,800種藥物,包含了1,100副圖示和11,000個處方,并記載了1,094種草藥,詳細介紹了它們的類型、形態、味道、性質和應用。這本書是為中國及世界的藥理學的發展的最大貢獻之一。《本草綱目》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且仍然是草藥學的首選參考指南。

辛亥革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端。在此期間,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開始了與西方醫學的融合。政府提出廢止傳統中醫藥並且採取措施阻止其發展和應用。1928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并在毛主席的領導下于20年后上臺執政。由於當時的醫療服務極其匱乏,考慮傳統中醫療法成本低廉且為民間所接受,新的共產政府對傳統中醫療法採取支持的態度。

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諸多醫院採用鍼灸治療並將中藥納入標準藥物,傳統中醫藥才重新開始流行。許多醫院開設門診提供傳統方法的治療、教學和調研,在北京、上海和南京還設有研究院進行研究。

不幸的是,中醫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了嚴酷的打擊。在1966到1976年間,學校、醫院和診所里的傳統醫生被清除,許多年長的從業者被關押或迫害。1979年,國家中醫協會成立,一些傳統典籍才得以被修復、編輯和出版。

今天, 傳統中醫藥為世界上20%的人口提供了基礎醫療,並且是美國成長最迅速的醫療形式。 傳統中醫藥已經存在了上千年並且沿用至今,作為一種高療效的醫療形式,中醫已經證明了其價值。